三公

  • 微信
  • 微博
  • 繁体字
  • 索引号: A25010-1717-8087-8815-8244-3560 主题分类:
    发布机构: 三公 财政局 生成日期: 2020-05-18 22:05
    文件编号: 有效性: 有效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分享到:
    关于三公 2019年财政总预算执行情况 和2020年财政总预算草案的报告(书面)
    • 浏览量:
    • 【字体:     

    关于三公 2019年财政总预算执行情况

    2020年财政总预算草案的报告(书面)

    2020517日在三公 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五次会议上)

    三公 财政局局长 廖 军

    各位代表:

    受三公(中国)官方网站 委托,由我向大会报告2019年区级财政总预算执行情况和2020年区级财政总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宝贵意见。

    一、2019年区级财政总预算执行情况

    (一)关于对区级财政收支预算指标进行调整的说明

    1、收入预算调整情况

    省财政厅分配我区2019年新增地方政府一般债券规模为8823万元,区级地方政府一般债券收入相应调增8823万元。经报区人大常委会批准,2019年,全区收入计划数由136200万元调整为145023万元,调增收入预算8823万元。

    2、支出预算调整情况

    由于收入预算调整,相应地增加了区级可用财力,经报区人大常委会批准,2019年,全区支出计划数由年初预算的149000万元调整为157823万元,调增支出预算8823万元。按照中央、省和市有关规定,此次下达给我区的政府债券资金主要用于我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二)财政预算收入执行情况

    2019年,全区实现财政总收入按省口径统计为813860万元,完成年初区人大确定增幅5%的任务目标,同比增长5.7%;按市口径统计为898471万元,同比增长5.3%。

    2019年,全区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137031万元,完成年初区人大确定增幅3%的任务目标,同比增长3.7%,其中:由税务部门组织的收入120113万元,同比增长1.9%,由财政部门组织的收入16918万元,同比增长18.4%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各主要收入项目完成情况是:

    税收收入117343万元,同比增长2.1%

    非税收入19688万元,同比增长14%

    (三)财政预算支出执行情况

    2019年,全区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88958万元(含扬子洲镇),同比增长13.4%

    其中,区本级累计完成财政支出287531万元(含上级各项转移支付及上年结转等支出),占调整后支出预算157823万元的182.2%,同比增长14.2%

    区本级各主要支出项目情况是: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34806万元,同比增长0.2%

    国防支出330万元,同比增长71.1%,主要是区本级追加拨付了民兵调整改革、民兵军事训练以及高校征兵等工作经费;

    公共安全支出30508万元,同比增长22.4%,主要是公检法司岗位津贴政策调整;

    教育支出45273万元,同比增长10.2%,主要是上级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增加以及区本级加大资金投入保障各学校运转需求;

    科学技术支出3532万元,同比增长58.2%,主要是区本级加大了科技三项经费投入以及对创新技术企业的支持力度;

    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2603万元,同比增长34.7%,主要是根据机构改革方案,部分预算科目相应地进行了调整归并;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85554万元,同比增长21%,主要是区本级追加拨付了基本养老保险补助和上级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增加;

    卫生健康支出31063万元,同比增长12.6%,主要是上级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增加;

    节能环保支出884万元,同比下降12.5%,主要是上年同期区本级拨付了一次性工作补助经费;

    城乡社区支出41655万元,同比增长17.3%,主要是区本级追加拨付了道路“白改黑”等五个市政建设EPC项目工程进度款、百花洲景区改造提升项目启动资金以及滕王阁周边建筑立面综合改造工程进度款等建设资金;

    农林水支出1498万元,同比下降13.7%,主要是上级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减少;

    资源勘探信息等支出1858万元,同比增长162.2%,主要是上级用于扶持实体经济企业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增加;

    商业服务业等支出1274万元,同比增长43.8%,主要是上级用于扶持商贸物流企业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增加;

    自然资源海洋气象等支出404万元,同比增长203.5%,主要是区本级追加拨付了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2018年工作经费及2019年调查工作启动经费;

    住房保障支出1993万元,同比增长0.5%

    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319万元,同比增长7%

    其他支出1338万元,同比下降76.2%,主要是区本级债券资金预算支出科目调整;

    债务付息支出516万元;

    债务发行费用支出10万元;

    基金支出2113万元,同比增长430.1%,主要是上级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增加。

    (四)社保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19年,全区各项社保基金预算收入完成103700万元,同比增长12.3%;各项社保基金预算支出完成87779万元,同比增长10.5%,当年收支结余15921万元,上年结余48175万元,年末滚存结余64096万元。收支增幅较大的原因主要是:收入方面,2019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运行良好,机关单位和企业职工缴费能力不断增强,加上各级财政部门不断加大对社保基金的补助力度,收入总体稳中有升;支出方面,保障力度同样加强,企业退休人员基础养老金标准连续十五年上调,城乡低保、城镇特困人员、城乡居民医保等财政补助标准也有不同程度提高,给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根据年终报表预测,2019年我区实现了财政收支平衡,略有结余。具体平衡情况待市财政局审核批复我区2019年财政收支结算后,再向区人大常委会作专题报告。

    二、2019年财政预算执行的主要工作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回顾2019年,我区财政工作在稳护财源、优化支出及深化改革等方面成效显著,亮点纷呈,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稳护财源,征管提质,收入总量迈上新台阶

    2019年,通过全区财税干部的齐心协力、务实拼搏,三公 克服了因减税降费所带来的减收压力,财政收入量质齐升。在财政总收入(市口径)稳步向90亿元新高点冲刺的同时,全区财政总收入(省口径)历史性突破80亿元大关,税收占比达到96%,收入质量位居全省100个县(市、区)第二;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高于全市平均增幅0.6个百分点,税收占比高于全市平均占比6.3个百分点,继续保持了有质量可持续的稳定增长。全面落实减税降费。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减税降费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部门职能,及时组织开展学习宣传,加强与企业的沟通联系,积极主动配合协调税务部门跟踪减税降费落实情况,确保减税降费政策落到实处,见到实效,切实帮助企业降低运营成本。强化数据分析管理。及时应对国地税合并带来的管户调整,做好企业纳税情况比对和动态跟踪,针对异常纳税企业和迁出企业,积极发挥好政策扶持的引领作用和协税护税的职能作用,加大稳税控税工作力度。有效夯实税源基础。紧盯我区重点税源企业的税收申报和入库情况,组织各街办着重开展对房地产项目以及市级重大重点市政项目、区招税引税项目等关键增量的跟踪服务。2019年,我们实现了对12个房地产项目、16个市级重大重点项目、35个区招税引税项目的台账化管理,在为企业提供纳税业务辅导等全程服务的同时,确保了经济发展成果及时转化为财政增收。积极推进非税改革。认真贯彻执行取消、停征和免征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策以及投诉举报查处机制,主动与有关执收部门协作配合,严格按收费目录清单落实,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财政票据和非税收入收缴电子一体化系统已全面上线,全区155家行政事业单位纳入系统管理,非税收入征缴工作效率得到大大提升。

    (二)优化支出,聚力增效,保障水平得到新提升

    2019年,在减税降费落地显效,可用财力增速放缓的大环境下,区财政部门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坚持将“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放在首要位置,优化调整支出结构,统筹聚合资金资源,补短板兜底线,民生实事工程保障有力,资金倾斜力度继续加大。2019年,财政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投入资金20.4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6.3%,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为70.8%,较上年提高了1.8个百分点。全力助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深入推进“时间银行”建设运行,加大对绿色殡葬改革、城镇脱贫解困等民心工作的支持力度,持续推进孤寡长者、残弱儿童、失业人群等社会各类困难群体的扶助力度,积极落实各项社保扶贫政策的资金需求。2019年,全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累计投入8.6亿元,较上年增加近1.5亿元,占全区支出比重达到30%,较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全力支持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继续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力度,健全完善生均经费保障机制,加强学校安全防卫设施提升,加快普惠性学前教育发展和中小学校改扩建工程建设。2019年,财政对教育事业累计投入4.5亿元,支出增幅达到10%以上,继续保持“两位数”高速增长。全力配合城居环境优化升级。及时拨付百花洲景区改造,城市道路“白改黑”、园林绿化“绿改彩”等“六改”工程环境提升项目资金,积极助力“1+5+X”邻里中心以及社区微改造等惠民工程,加快垃圾分类、“厕所革命”等城市基础设施升级步伐,加大农贸市场提质改造、市场管理等方面经费投入,不断提升居民生活环境品质。2019年,累计拨付城乡社区事务经费4.2亿元。全力提升卫生健康服务水平。持续推进全区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支持食品药品安全综合监管建设,主动落实城乡居民医保统筹、城乡大病医疗救助等民生政策,为城乡居民健康保驾护航。2019年,共投入卫生健康支出3.1亿元。

    (三)深化改革,求新求实,精细理财再添新动能

    2019年,在合理调控财政收支平衡的过程中,区财政部门坚持立破并举,加快财政改革步伐,以钉钉子的精神抓好既定改革措施和任务的落实,推动财政管理体系持续优化。积极推进全口径预算绩效管理。按照 “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要求,深化预算绩效管理,管理面由一般公共预算向政府性基金预算延伸,管理口径由年初预算向追加预算延伸,管理层次由一级预算单位向二级预算单位延伸,可评价项目基本纳入了绩效管理的笼子。2019年,督促指导全区各预算单位开展2018年度财政项目支出绩效自评工作,涉及项目109个,金额共计3.65亿元;督促指导全区各预算单位开展2019年度财政项目支出绩效监控工作,涉及项目223个,金额共计6.64亿元。创新探索线上采购服务模式。组建启用政府采购宣传策划类和信息技术类事前评审专家库,抽取各类专家针对不同类型的政府采购项目定出指导价格,严控政府采购项目支出;全面开展政府采购网上商城业务,全区预算单位纳入市政府采购网上商城,通过直购和竞价采购两种采购模式,不断提高采购效率,进一步规范了政府采购运作。2019年,全区货物及服务类政府采购实际金额约为9650万元,节约率为8.7%健全完善政府投资评审管理。严把评审质量关,重点推进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领域等重大工程项目的跟踪服务,确保政府投资合理、节约、有效。2019年,全区共受理基本建设工程预算评审业务52件,评审定案金额约为6301万元,核减率为10.2%加快建立国有资产管理体系。针对行政事业单位,提请区政府出台了《三公 区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对资产管理的责任、行为、流程和要点进行了详细规定,细化要求,明确责任,强化落实,进一步增强和提升了单位资产管理意识。针对区属国有企业,提请区政府出台了《三公 区属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企业国有资产的管理和监督机制,有效规范了企业负责人、企业重大事项、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等具体管理事项。严格执行财政资金内控机制。为进一步规范预算单位资金管理,防范资金安全风险,开展了预算单位实有资金账户清理工作,梳理和掌握了全区预算单位实有资金账户的开立依据等情况。对不符合开户规定的账户,下达销户通知书要求单位限期销户。通过多级对账、代理银行上门对账等方式,对财政专户资金情况进行逐一核对,及时排除资金安全隐患。有效落实地方政府债务管控。要求各有关单位填报隐性债务监测平台月报,并针对项目的工程进展、审计进度等情况进行摸排,定期上报项目情况进度表,督促各单位按进度化解隐性债务。有序开展资金运行监管改革。为完善现代财政管理体系,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出台预算执行动态监控管理办法和内部工作规程,上线使用“预算执行动态监控系统”,及时纠正预算执行和财政资金支付中的违规行为,以达到威慑、警示、纠偏、规范为目的的预算执行监管工作。

    回顾过去的一年,全区财政工作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当然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回避目前已经出现或即将出现的问题和困难:一是政策效应持续释放,增收难度不断加大。根据目前国务院印发的一系列文件来看,2020年减税降费政策仍将是拉低我区财政收入增长的重要因素;二是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区财政收入主要来源的服务性产业均受到不同程度冲击,同时为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三公 积极落实税收减免、租金减免政策。税源的减少,收入的减免,对财政增收造成明显影响;三是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等刚性支出逐年提标,支出增幅远远高于收入增幅,同时我区积极应对疫情,财政部门努力筹集资金,全力保障防疫工作需求,硬性支出持续加大,收支矛盾日愈突出。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创新思路、集思广益,努力为全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三、2020年区级财政总预算草案

    2020年是我区“十三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做好全区财政各项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根据国家和省市对财政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结合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2020年全区财政工作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省委十四届十次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全国财政工作会议和全省财政工作会议安排,紧扣区委、区政府确定的工作重点和具体目标,巩固减税降费成效,不断完善财源管理机制,提高财政收入质量;贯彻“以收定支”原则,注重支出结构调整,加大财政资金统筹力度,支持防疫复产、改善民生等重点工作;推进财政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完善现代财政管理机制,加强财政资金运行监控,切实提高预算执行水平,在彰显省会担当的南昌实践中,全力为东湖三生融合发展提供坚实的财力支撑。

    遵循以上指导思想,综合考虑全区经济形势和各项收支增减因素,按照收入预算实事求是、积极稳妥、留有余地,支出预算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有保有压的原则,2020年区级财政预算拟作如下安排:

    (一)区本级收支预算安排情况

    2020年,全区财政总收入(省口径)计划完成838300万元,同比增长3.0%-4.0%。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计划完成138400万元,同比增长1.0%-2.0%

    按我市现行财政体制测算,2020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138400万元,加上中央、省市财政提前下达项目补助资金15516万元,以及上级各项补助、转移支付补助(不含上级一次性专项追加补助)38290万元,剔除上解上级支出23410万元,2020年区级可用财力为168796万元。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上级要求,今年将上级提前下达给我区2020年新增地方政府一般债券限额14400万元列入一般公共预算,2020年区级可用财力相应增加14400万元,合计为183196万元。

    遵循“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节余”的原则,今年将上级提前下达给我区2020年项目补助资金15516万元列入区级收支预算,若剔除该新增因素,2020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计划安排167400万元。

    各主要支出项目安排是: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2013万元;

    国防支出197万元;

    公共安全支出22314万元;

    教育支出28355万元;

    科学技术支出3444万元,其中科技三项经费3348万元;

    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944万元;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1890万元;

    卫生健康支出15219万元;

    节能环保支出447万元;

    城乡社区支出21459万元;

    农林水支出700万元;

    资源勘探信息等支出595万元;

    自然资源海洋气象等支出3万元;

    住房保障支出2853万元;

    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393万元;

    预备费3348万元;

    其他支出22200万元;

    债务还本支出300万元;

    债务付息支出726万元。

    (二)全区社保基金收支预算安排情况

    2020年,全区各项社保基金预算收入计划完成82807万元,其中:保险费收入25753万元,财政补助收入54927万元,其他收入2127万元;各项社保基金预算支出计划安排90974万元,本年收支结余-8167万元,上年结余45977万元,预计年末滚存结余37810万元。

    四、振奋精神,锐意进取,扎实做好2020年财政各项工作

    解放思想绘新图,聚力发展勇担当。2020年,全区财政工作将紧扣年初预期发展目标,以推动发展、促进发展为己任,更加注重结构调整,切实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努力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全力服务我区发展改革稳定大局。

    (一)固牢财源根基,确保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以稳定增收为发展提供动力。为有效应对疫情,稳定经济增长,我们将以不折不扣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为依托,加强财税管理,加大扶持力度,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和发展动力,促进经济稳步回升,进一步巩固财源根基。一是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企业发展。围绕全区探索构建具有自身特色服务业产业发展体系的主攻方向,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加大对各类企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加强涉税风险指引和跟踪服务,重点扶持受疫情影响严重的行业、企业,定期开展针对性走访沟通,及时帮助辖区企业解难解困,努力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二是加强收入分析抓紧抓实调度。依托“信息管税”的不断创新,深化纳税预报机制,强化数据分析比对。在不断完善与税务部门对接联系,做好每月税款申报、催报和入库的同时,加强对各经济责任单位的财税工作调度,及时解决征收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进一步提高税收征管效能。三是综合分析行业发掘税收增长点。对重点纳税行业税收情况开展多维度深入分析,理清行业规律、挖掘税收特性,点面结合直观掌握行业税收情况,同时在旅游、零售、餐饮服务、娱乐等行业受到冲击的同时,转变思路,调整方向,对医疗卫生、保健用品、网络服务等一些行业的新增需求予以挖掘,寻求经济复苏的突破口,尽快扭转财税收入下滑势头。四是紧盯重点税源开展项目跟踪。会同有关部门,积极做好企业复工复产工作。主动对接省市各大平台,围绕市级重点工程项目,建立项目跟进和服务机制。对辖区内企业汇总纳税、在建项目、房地产情况进行全面摸排,紧盯税源项目发展变化,密切做好八一馆百盛商业综合体等重大项目的服务保障工作,及时跟进中海商业、沁庐旅生活广场等重大项目的竣工投产,确保各项税款应收尽收,颗粒归仓。

    (二)合理调配财力,确保全区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以厉行节约为发展聚集财力。2020年,我们将坚决贯彻落实过“紧日子”的要求,精打细算,有保有压,努力将每一分钱都花到最需要的地方,让每一分钱都产生最好的效果。一是资金保障,分类排序切实打破资金固化格局,打破部门预算传统观念,扭转财政拨款“只做加法、不做减法”的惯性思维,积极试行零基预算改革。在优先保障“三保”支出的基础上,对全区所有项目实行统筹管理,划分硬性项目和弹性项目,并依据财力情况和收入进度,按照先硬性支出、后弹性支出,先重点项目、后一般项目的分配顺序,合理规划资金使用,并通过资金运行平台动态跟踪预算支出情况,据实进行预算增减调整。同时,严格落实中央、省、市提出压减一般性支出10%的要求,从严控制“三公”经费,确保压减目标实现。二是追加预算,从严控制。遵循“预算一个盘子,支出一个口子”的管理要求,进一步规范预算追加申报审批程序,从严控制一般性预算支出追加,做到“有预算不超支、无预算不开支”。对未纳入预算的,除落实国家相关政策、用于疫情防控等必须追加的特殊事项外,原则上不予追加安排专项经费,将有限的财政资金真正用到“刀刃”上。三是严格绩效,跟踪问效。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强化预算支出主体责任,将项目的产出和效益指标作为部门预算和财政收支计划安排的重要依据,未申报绩效目标或绩效目标审核不通过的,财政不予安排预算资金。同时,对确立的绩效目标,开展运行监控,督促项目单位确保目标实现,真正做到“花钱必有效、无效必问责”。四是吃透上策,向上争资。紧紧围绕中央、省市项目资金的投向,深入了解各类专项资金的申拨政策,精准对口上级业务部门,主动配合项目实施单位做好项目申报工作,全力争取上级项目资金,以缓解区级收支矛盾压力。五是盘活存量,合理利用。加快预算执行进度,在确保财政资金使用安全规范合理高效的前提下,进一步盘活沉淀资金,把“零钱”化整,把“睡钱”变活。对于进度慢、暂不实施的项目资金以及安排的基本支出结转结余资金、项目支出结余和一年以上结转资金,一律收回财政统筹使用,收回的资金集中用于“保基本、补短板、兜底线”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尽一切能力保障群众生活需求和地区发展稳定。六是助力防疫,全力保障。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区财政部门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部署,加大资金统筹力度,按照“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原则,畅通疫情防控资金拨付和政府采购“绿色通道”,全力支持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下一步,我们还将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关于有效应对疫情、稳定经济增长的各项政策措施,及时兑现政策,加快资金审批和拨付效率。

    (三)加强综合管理,确保各项改革规范有序推进

    以创新管理为发展增添活力。当前的困难只是暂时的,既定的改革目标不能动摇,必须坚持。2020年,我们将进一步深化财政管理改革,努力提升财政管理水平,加快推进现代财政管理制度建设。一是强化国有资产管理。推进经营性国有资产统一管理,逐步建立国有资产报告制度,摸清国有资产底数,理顺资产管理机制,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努力实现我区国有资产价值最大化。二是深化财政电子票据和非税收入收缴管理改革。全面实施医疗收费电子票据改革。加强与代收银行合作,推广银行网关支付、聚合支付、支付宝、赣服通等资金收缴渠道,为执收单位和缴款人提供便利。三是落实电子化采购改革。强化政府采购监督管理,在电子化政府采购系统全面实施的基础上,健全政府采购支持政策,强化采购人主体责任,不断规范政府采购市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四是提升投资评审质效。进一步加强对中介机构审结项目的复核力度,前移评审关口,从源头控制项目投资,不断提高评审质量和评审工作水平。五是加强政府债务管理。严格把关债券资金的拨付使用进度,健全完善债务管控长效机制。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继续督促相关单位加快项目进程,加快化债进度。针对2020年度到期的债券做好后续偿还或置换工作,及时做好政府债务信息公开。六是开展财政资金检查。以民生资金和重大项目资金使用监督为重点,加强财政日常监督管理,建立健全所有政府性资金运行全过程的监督机制,开展会计信息质量以及单位资金安全专项治理等专项检查,严肃财经纪律,维护财经秩序。

    各位代表,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收官之年!我们将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指导下,认真贯彻本次人代会的各项决议,只争朝夕、不负韶华,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责任感、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在描绘新时代江西改革发展新画卷,做大做强做优大南昌都市圈,彰显省会担当中展现东湖新的更大作为而努力奋斗!


    手机扫码浏览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主办:三公(中国)官方网站 承办:三公 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版权所有:南昌东湖网站    电话:0791-86221407

    赣ICP备05005744号-2    网站标识码:3601020001    赣公网安备360102020000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