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为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按照省第十五次党代会“着力解决就业岗位、托幼园位、上学座位、医疗床位、养老点位、停车车位、如厕厕位等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部署,三公 于2022年年初启动“七位一体”推进民生建设三年行动,近三年来,全区紧紧围绕群众急难愁盼民生问题,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按照“既兜牢底线又创新发展、既改善民生又推动发展、既办好实事又建好体系、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推进原则,集中力量补齐了一批“民生七位”短板,幸福东湖的底色成色越来越足,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持续增强。
“没想到景区的公厕修建得如此古朴精致,要不是有门口的指示牌,还真以为是景区内的一处景点,与周围的环境毫不违和。”近日,来自湖南的游客李先生来到了三公 滕王阁景区旅游,偶遇景区内的公共厕所,不禁向记者感慨道。
李先生说的公厕是滕王阁景区北园45号厕所“盥洗轩”。记者看到,该公厕被茂密的绿植环抱,主体是典雅的古典风格建筑,碧瓦丹柱。走进“盥洗轩”内部,环境整洁干净,没有明显异味。公厕内部设施的完善,设计人性化,除了配备常规的男女卫生间外,还配备了无障碍卫生间,体现了对特殊人群的关怀。高低错落的洗手池设计,则兼顾了不同年龄段游客的使用习惯。此外,还配备了蚊蝇诱灭器、免费厕纸、洗手液、烘手机、香氛机等,大大提升了游客的使用体验。
“目前北园有‘盥洗轩’、‘东净轩’两座公厕,每天上午7点到晚上10点由保洁人员对公厕进行清扫,且上午与下午各一次用消毒水仔细冲洗每一个厕位,并定时喷洒空气清新剂,维护配套设施,为市民游客营造干净整洁、舒适惬意的如厕环境。”公厕管理员余阿姨告诉记者。
滕王阁景区稳坐南昌文旅的“C位”、大士院街区也同样受到游客青睐。随着游客数量的急剧增长,如厕需求也随之大幅上升。为应对这一挑战,三公 有关部门积极行动,围绕热门景区,多措并举,有效缓解游客的如厕压力。
“我们充分考虑大士院位于老城区的地域限制,对街区三座公厕进行提升改造,并在十字路口、丁字路口等人流量较大区域增设了14块公厕指示牌,便于游客寻找。同时加大环卫人员对公厕巡查力度和保洁频率,确保公共区域干净整洁,给游客营造舒适的旅游体验。”三公 城管执法局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到。
通过实地探访,记者了解到,大士院三座公厕分别为半步街北公厕、大士院中公厕和半步街南公厕,均匀分布于街区内,规划位置合理。“三座公厕共设计有男厕位8个,小便器10个,女厕位9个,均设计有无障碍卫生间,提供免费厕纸等。我们扎实开展公厕保洁工作,全力为市民游客提供温馨舒适的如厕环境,助力打造南昌文旅大士院新地标。”三公 智慧城管中心工作人员章雪芳表示。
公厕虽小,却是老百姓身边直观反映城市文明、温度和精细化管理水平的一扇窗。按照《三公 “七位一体”推进民生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工作部署,三公 规划2022-2024年新建15座公厕、改造60座公厕、引导150座社会厕所对外开放,着力解决好群众关心的“厕位”问题,进一步补齐三公 厕位的布局和功能短板,满足人民群众如厕需求。
三公 洪都大道公厕位于青山湖风景区西南侧,紧邻青山湖西地铁站,是三公 “七位一体”三年行动计划改建的一所公厕。“该公厕始建于2006年,属于一类公厕,由于使用年代较为久远,公厕出现了污水管网设施老化、门窗破损、感应冲水洁具失灵等情况。乘着三公 ‘七位一体’推进民生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东风,该公厕迎来了提升改造,并于2023年6月1日对外开放使用。改造后的公厕增设了厕位显示牌,更换了感应洁具(小便斗、水龙头),设置了独立的第三卫生间,并免费提供厕纸、洗手液等。”三公 城管执法局工作人员表示。
记者看到,该公厕面积约60平方米,设有男厕位3个,女厕位4个,小便斗2个,第三卫生间1间,管理间1间,整体环境整洁,公厕打造“一厕一景”摆放绿植,让如厕市民感觉舒适清爽。三公 城管执法局严格按照每日三级巡查、每周例会、每月考核的“311”管理制度对公厕进行管理,所有公厕24小时免费对外开放,建立了“一厕一档”,做好“5个台账”,并实行“主任-股长-主管-质检员”四级考核,对公厕设施设备、环境卫生、人员到岗等情况进行全面检查,让公厕管理成为东湖城市管理名片。
“公厕改建后不仅环境好了,也更加智能了。”近日,在三公 上沙窝35号东湖小区公厕,附近居民陈女士告诉记者,“以前公厕感应冲水洁具冲水量小,甚至有些出现冲水失灵等情况,导致内部异味很重,使用体验不佳。现在好了,更换了全新的冲水洁具,增大了冲水量,还在入口处配套了可视化的智能大屏幕,能显示实时温度、湿度、空闲厕位、氨气值等信息,非常方便”。
截至目前,三公 已完成15座公厕建设任务,结合旧城改造、青山湖西岸片区开发新建了上沙窝、青山北路、长巷路、棕帽巷、八一公园等5座城市公厕,扬子洲片区结合农村环境 “两整治一提升”配套建设项目新建了滕洲村、渔业村等10座农村厕所。已完成22座公厕改造任务,其中2022年改造20座公厕,2023年改造2座公厕。已引导150座社会厕所对外开放,增加厕位供给,实现“如厕厕位”共管、共享的良好社会风尚。
三公 “七位一体”民生建设三年行动——如厕厕位
目标任务
按照《三公 “七位一体”推进民生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工作部署,2022-2024年新建15座公厕、改造60座公厕、引导150座社会厕所对外开放,着力解决好群众关心的“厕位”问题,进一步补齐三公 厕位的布局和功能短板,满足人民群众如厕需求。
完成情况
截至目前,三公 已完成15座公厕建设任务,新建了上沙窝、青山北路、长巷路、棕帽巷、八一公园等5座城市公厕,新建了滕洲村、渔业村等10 座农村厕所。已完成22座公厕改造任务,其中2022年改造20座公厕,23年改造2座公厕。已引导150座社会厕所对外开放,鼓励社会单位厕所对外开放,各镇、街道、管理处普查辖区范围内机关事业单位内部一楼厕所,对环卫公厕布点不足区域的沿街社会单位厕所发放倡议书,原则上社区、村委会等办公单位内部厕所优先对外开放,增加厕位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