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i618267--2024-0375 | 主题分类: | 综合政务 |
发布机构: | 三公 文化广电旅游局 | 生成日期: | 2024-12-16 15:28 |
文件编号: | 有效性: | 有效 |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2024年以来,我局以党的二十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及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以“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的标准和要求,持续丰富优势文旅产品供给,举办的文旅活动颜值“爆表”、人气“爆棚”、消费“爆单”,东湖文旅“热辣滚烫”。截止今年三季度,全区规上文化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1.26%;预计全年旅游人次 1554.36万,旅游收入196.79亿元。三公
荣膺“风景独好”旅游名县,成为广大游客心目中向往的“诗与远方”。
——这一年,一批网红景点“应运而生”。毗邻滕王阁景区的“烟火大士院”,改造后历史韵味与现代活力并存,成为“本地人常来,外地人必来”的网红打卡点,“嗦碗粉,喝罐汤,炸根油条配豆浆”已成为游客的必配套餐。八一桥上“白猫”“黑猫”造型和桥下牡丹亭、郁孤台、浔阳楼、龙珠阁“四大名楼”微缩景观修缮一新,成为新的拍照打卡平台。被称为“深夜食堂”的蛤蟆街夜市,汇集“打平火”“开味馆”等50多家网红店,引来奥运冠军李宁、李小双、杨威“点单”。都市桃源——扬子洲成为乡村生态游、休闲游的最佳去处。自带夜生活基因的24小时商业综合体——江旅都市方舟,吸引多家潮流酒吧集聚而成为年轻人“夜生活”目的地。
——这一年,大量各地游客“接踵而来”。南昌晋级“网红”城市以来,各地游客来我区游滕王阁,赏烟花秀,看升国旗、“英雄马”的热情与日俱增,总人次突破千万级别。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夜东湖”文化和旅游消费圈,成为夜间文旅消费的“高光区域”。滕王阁夜间邮轮、寻梦滕王阁等项目,与赣江一江两岸灯光秀融合,吸引不少省内外游客前来“尝鲜”。南昌首个地铁商业街——三公
8181南昌街吸引八方来客。八一公园获风景园林国际大奖,其“火壶表演+水上飞人”项目受到各地游客青睐,“苏园见卿”短视频火到国外。
——这一年,许多文旅成效“脱颖而出”。央视《三餐四季》、浙江卫视《超燃美食记》节目到我区取景,演员、歌手陈卓璇,青年舞蹈家李响,小米CEO雷军,演员刘涛,京剧女演员王佩瑜等名人明星纷纷“下场”,或歌或舞,或代言或推介。“南昌C位”——滕王阁景区以全球34位全国13位的名次入选2024全球百大夜游景点,以全国26位全省首位的名次入选5A级景区品牌传播力100强榜单,荣登大众点评2024年“必玩榜”,获评2024年度MBI国家5A级旅游景区影响力100强,申报的“AI驱动文旅融合创新项目”被中国旅游景区协会列为“旅游景区创新发展案例”。该景区及八一广场、大士院街区等文旅消费场景入围南昌文旅消费明星场景TOP榜单。参加2024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暨2024中国旅游商品大赛、“物华天宝·赣鄱有礼”2024第二届手礼展示周活动、“创享豫章 洪城好礼”2024“南昌礼物”旅游商品评选暨文创设计大赛,多个产品获奖。区文化馆公益二胡班齐奏作品《葫芦娃》在国家文旅部人才中心音乐展演活动中荣获金奖。东湖意库街区被评为省级旅游休闲街区。区文联喜获2023年度全市文艺工作——文艺精品创作类单项评价优秀单位。
一、文旅活动“同频共振”,“出彩”更“出圈”
1.大型主题活动如火如荼。围绕我市“跨年夜 南昌见”主题,组织开展三公
2024年“激扬东湖 簇新年华”元旦跨年夜系列活动,其中滕王阁、武商MALL、江旅都市方舟3个活动列选为我市跨年夜活动的主体活动,吸引百万人次参加。围绕我市“南昌邀您来过年”主题,推出三公
“龙腾盛世,诗画东湖”主题活动,涵盖美食、年货、畅游、健步、祈福等子活动,有效推升了春节期间文旅市场消费热度。创新推出“魅力南昌·烟火东湖”主题,组织策划了兴文旅促消费系列活动,“五一”期间,通过“11+1”的形式,将全区主要商业、文化、旅游、艺术等资源串点连线、连线成片;端午期间,推出“美在东湖”“忆在东湖”“暖在东湖”等子活动,引导商贸企业推出打折、满减等惠民举措;“十一”期间,推出“诗文盛世”“烟火盛世”“欢乐盛世”等子活动,组织了覆盖面广、主题多样、美誉度高的文艺演出、展览展示、互动品购等文商旅活动,营造了喜庆、祥和、欢乐的盛世氛围。除主流媒体聚焦报道外,抖音、今日头条、小红书、微信视频号、新浪微博、搜狐新闻等媒体账号、网络大V、资深网友也掀起了自发宣传东湖文旅的热潮。
2.公益文旅活动多姿多彩。“写意滕阁新景 共绘城市美好”滕王阁北园文化写意活动暨当代中国画名家作品展,让文化艺术赋新美好生活。“烟火看南昌 东湖在发光”2024首届瓦罐时装周,突显时尚产业与城市共融、与文化共生。“百馆千万场 服务来共享”三公
省级非遗项目豫章绣庆五一展示、2024“非遗进校园”活动,让非遗“飞得更远”。此外,区文化馆的“我们的节日”主题总分馆系列活动、春秋两季公益艺术培训、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可爱的中国”爱国主义教育故事展播,区图书馆的全民阅读、“图书大篷车”送书进基层、孺子书房各点位活动等精彩纷呈。
二、文旅成果“主客共享”,“上新”更“上镜”
3.城市旅游形象日新日进。春节前夕,在中山路、榕门路等主干道上妆点了精巧别致、绚丽多姿的星星灯、诗词灯、五角星灯等造型各异的霓虹灯饰,夜幕之中处处流光溢彩、诗情画意,让游客仿佛置身豫章梦境。以滕王阁景区“三还”及北扩工程为契机,推动北园免费开放,对大士院老街按照上世纪80年代的样貌“修旧如旧”,让市民游客感受老南昌的烟火记忆,“五一”,百年嘉宾楼复原开业,“大士院老街”牌楼揭牌;“十一”,叠山路、榕门路牌楼揭牌,推出了系列独具东湖地域特色和人文情怀的沉浸式文旅项目。669路旅游专线、205路拥军专线、“滕王阁圈圈线”开通,是“公交+文旅”新场景的生动实践。规划设计了南线·城市记忆逛吃路线、中线·老街坊旧时光路线、北线·暴走文青出片路线共3条CityWalk路线,将辖区滕王阁、八一大桥、大士院、蛤蟆街、胜利路步行街、八一馆、万寿宫等城市重要景观节点和网红打卡点串联在一起,让东湖乃至南昌的现代之美淋漓尽致地展现在大众眼前。加快推进旅游厕所质量提升、外卡POS机安装等工作。积极参与我市乡村旅游“宝藏八园”品牌创建活动。
4.基层文化建设可圈可点。三公 青蓝少儿京剧社参加第八届江西省少儿戏曲小梅花展演,其17个节目占总数35%,成为参演队伍中最耀眼的群体,参加第二十八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活动,摘得集体节目和个人节目业余组3朵“小梅花”,创编的广场舞《蹈厉江西》、京剧《大圣归来》等6个文艺精品亮相第二十届群星奖,该社小学员携京剧《红娘》第3次荣登央视戏曲频道《宝贝亮相吧》。举办了第七、八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及传承人授牌仪式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业务知识培训、2024年“我是小小传承人”三公 中小学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基地成果展示、三公 属第三批中小学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基地授牌仪式。组织非遗项目或节目参加第二届江西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中国南昌国际龙舟赛、首届江西省大学生优秀曲艺节目展演、江西省非遗购物节等活动,组织辖区四个红色旧址联动开展“八一说”系列活动广受好评。坚持文物安全检查并参与全市交叉检查,做好佑民寺铜钟钟楼、石泉别墅等文物修缮工作。推进东湖辖区第四次全国文物文物普查,期间发现疑似宋代古钱币超万枚。公布南昌邮政大楼、熊式辉公馆两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助力南昌电影公司行政楼旧址申报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扎实推进黄本贵美术馆建设。
5.其它业务工作高质高效。把综治、安全生产、文明城市创建等工作与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确保文化和旅游市场安全稳定、繁荣有序。认真开展审批相关工作,打造优质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环境。做好常态化扫黑除恶、旅游投诉、双拥、普法、国防动员等其他工作。
三、文旅产业“和谐共融”,“吸粉”更“吸金”
6.文化旅游产业善谋善为。规上文化企业营收同比增长21.26%。新引进的蓝色光标华中区总部、珍岛数字科技,预计年营收均超5亿元。选派副科级领导赴四川成都跟班学习先进城市先进经验;组织辖区文旅企业赴湖南长沙、四川成都实地学习借鉴文旅发展优秀做法。指导成立三公
收藏家协会、三公
声光视讯行业协会,规范行业发展。成立三公
文化产业发展专班,对辖区文化资源、产业项目、楼宇资源、产业招商进行台账式摸排管理。推荐江西旅游集团、江西南昌旅游集团有限公司申报江西省文化和旅游产业链“链主”企业。推荐江西江豫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黄绍清申报江西省宣传文化急需紧缺人才项目文化产业园区管理人才(团队)。协助东湖意库文创园申报补助类扶持项目、江西春华秋实影视传媒有限公司申报贴息类扶持项目。
7.文旅消费热潮渐涨渐高。持续丰富“网红经济”“文旅经济”“夜经济”等消费业态,不断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消费需求,营造了全民参与、全民享乐的文旅消费氛围,现象级文旅爆款不断。据统计,春节假期8天,滕王阁核心景区接待游客19.59万人次,旅游收入737.22万元,其北园免费开放带旺消费的盛况得到央视新闻联播专题报道;住宿业持续向好,瑞颐大酒店接待人数16915人,旅游收入507.6万元;全区7家影院累计票房收入404.05万元,观影人次99859人。“五一”假期5天,我区总客流量411.7万人次,总销售额1.31亿元,其中大士院单日人流量突破30万极值,《江西南昌“烟火大士院”焕新开街 串联滕王阁等景区》等文章阅读量达1200万人次。“十一”假期7天,我区呈现出“人气旺、氛围浓、消费热、秩序稳” 的良好态势,仅滕王阁景区(含主景区、北扩、游轮、寻梦滕王阁)旅游人次就突破了百万大关(其核心景区15.72万,北园开放区域89.46万),旅游收入也突破了千万大关,为1036.8万元。
越努力,越幸运!新的一年里,我们将厚植人文底蕴、文旅生态,不断刷新城市形象,实现从“网红”到“长红”的蜕变;促进文化、旅游、赛事、美食、商贸等多元业态的深度融合,推动新业态、新场景、新产品不断涌现,增强发展新动能。
一、坚持“花式整活”,为提升东湖文旅热度“再添一把火”
节庆活动方面。围绕重要节假日和重点消费领域,持续办好元旦、春节、暑期、国庆中秋等系列兴文旅促销费活动,不断擦亮“魅力南昌·烟火东湖”主题活动品牌。配合完成烟花晚会和每月1日举行的升旗仪式的综合保障工作。文艺精品方面。创作节目参加全国小梅花大赛。创排南昌清音节目参加全国少儿曲艺大赛。创排新作品参加江西省第十四届少儿艺术节、南昌市第三届少儿艺术节。创排广场舞参加省、市广场舞比赛。组织开展三公
广场舞大赛。惠民举措方面。持续开展“我们的节日”“百馆千万场 服务来共享”等公共文化活动。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模范及优秀文艺作品线上展示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推广活动、红色主题教育活动。打造东湖文艺团队品牌,推出“十佳团队”优秀文艺节目展演。
二、坚持“焕新出镜”,为涵养东湖文旅气质“再鼓一把劲”
公共服务方面。持续推进文化馆、图书馆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尝试两馆总分馆融合模式,实现两馆总分馆体系点位设置统一、工作部署统一、考核要求统一、扶持政策统一。加强对总分馆体系街道文化站、社区服务点的技术支持和业务指导。区文化馆推出“三公
文化馆视频号”,区图书馆搭建智慧体系平台,实现公共图书馆体系服务数据统一报送。做好区文化馆一级馆馆级评估工作。业务指导方面。加强对统一运营的各孺子书房运行管理情况的巡查,指导孺子书房运营方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指导辖区旅行社推出我区红色、古色旅游资源及旅游产品。加强与公共文化机构和其它社会机构的业务协作。文化保护方面。持续推进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加大文物保护单位申报力度,完善文物安全管理制度,探索文物的合理利用途径。组织开展非遗项目进校园、进社区传承活动。
三、坚持“特色引流”,为增进东湖文旅能级“再加一把油”
项目打造方面。配合督导滕王阁景区升级消费体验,提高游客游玩体验度,激发景区释放文旅经济新活力。以滕王阁景区标志性IP为依托,将餐饮与文化相结合,创新开发“滕王宴秀”。与南旅集团合作,打造“华夏漫游之滕王阁”项目。强化与滕王阁景区及北扩工程的联动与互动,持续加强大士院街区提升改造和百花洲慢生活街区规划和建设,推动东湖由消费集聚“网红”城区变“长红”城区。规范管理方面。协同属地街办、区统计局开展企业走访调研,推进拟达标、已达标文化企业升规入统,摸查行业劳动工资运行情况,积极协调解决相关困难问题。摸排辖区酒店(饭店)对照《关于加快南昌市中高端住宿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标准进行奖补申报。做好全区文化产业园区(基地)、重点文化企业申报类工作。服务保障方面。做好文旅项目跟进服务工作,加快推进江西宾馆翻新改造项目;推进滕王阁及周边地区景点联通工程,打造“四湖盛景”历史景观、“豫章故郡”风情文化、“红色记忆”近现代文化、“市井烟火”老城生活四大主题探访CityWalk线路,有机串联滕王阁、八一大桥、大士院、蛤蟆街、胜利路步行街、八一广场、百花洲、八一馆、万寿宫、原省府大院等城市重要景观节点和网红打卡点;指导文创企业“南昌礼物”、红星文化开发更多含有南昌、东湖元素的文创产品。协助八一公园申报3A景区。丰富业态方面。以区域经济优势和旅游特色为依托,打造以文化休闲为主题的城市度假饭店集聚片区。大力发展“旅游+住宿+商业”模式,有序推进南湖、北湖周边慢生活街区建设,打造“北湖边”“醉南湖”“品·环湖69”等餐饮、民宿混搭的轻奢网红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