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s224672--2025-0013 | 主题分类: | 综合政务 |
发布机构: | 三公 民政局 | 生成日期: | 2025-01-22 14:21 |
文件编号: | 有效性: | 有效 |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2024年,三公
民政局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聚焦主责主业,精准靶向发力,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提升养老服务质效打造老有颐养”幸福高地、不断提升基本社会服务能力、全面筑牢民政安全发展屏障,让广大群众切身感受到民政政策改革带来的新变化、新成效。
一、2024年工作总结
(一)项目为王实干争先,狠抓重点项目建设
三公
多次召开会议专题部署推进辖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工作,区政府分管副区长2次召开专题协调会研究社区嵌入式养老院和幸福食堂建设事宜,并下发会议纪要协助基层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今年7月3日,三公
区域性养老中心(一期)建设项目开工暨项目党支部授旗活动在项目现场举行,区委书记高辉红授“项目党员突击队”红旗,并下达开工令。目前,区域性养老中心(一期)建设项目已进入全面施工阶段,力争2025年春节前主体建筑封顶。今年新建社区幸福食堂5家任务已全部完成并投入运营,分别为彭家桥街道七里街社区幸福食堂、墩子塘街道上营坊社区幸福食堂,滕王阁街道大士院西社区幸福食堂、滕王阁街道大士院南社区幸福食堂、彭家桥街道青山北路社区幸福食堂。豫章街道江药社区嵌入式养老院正在打造中;扬子洲镇庙后村“一老一小”幸福院已完成打造,并于10月15日投入试运营。
(二)着力办好民生实事,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区民政局坚持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全面完成2024年民生工程提标提补工作,补发低保调标61.43万元,补发特困生活费调标4.54万元,补发特困护理费调标4.19万元;补发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费2.01万元,补发残疾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调标0.12万元,补发机构养育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费调标0.048万元,进一步提升了民生保障能力水平,以实际工作成效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进行群腐集中整治期间,积极开展上门走访困难群众夏日送清凉活动,为特困人员发放夏日防暑物品259份;国庆前夕为216名特困人员,6名孤儿,70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和699名重度残疾低保对象每人发放一次性生活补贴1000元,共计99.1万元;为全区654名60岁以上低保老人发放1-7月份生活补贴22.47万元,8月份以后按月发放;敬老月期间向辖区35名百岁老人发放慰问金3.5万元,为百岁老年人送上党和政府的关怀和祝福。
(三)树立东湖民政品牌,打造特色亮点项目
一是进一步整合资源,加大对“一老一小”关爱工作的支持力度,在彭家桥街道光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基础上,融入民政特色,建设“一老一小”幸福院,打造养老服务和儿童福利工作的东湖品牌。7月5日,光明社区“一老一小”幸福院作为现场会参观点位,迎接全市移风易俗改革暨优化养老服务资源配置工作现场会调研,并于7月25日接受全国“万千气象看江西”活动融媒体记者团实地采访。11月24日,民政部党组成员、中国老龄协会会长刘振国莅临光明社区“一老一小”幸福院调研,对社区为服务“一老一小”群体所做的创新探索予以充分肯定。二是完善机制、强化服务,逐步形成“党社融合、资源共享、服务优先、互助共赢”的党建工作新格局,不断提高三公
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水平,引领社会组织健康发展,三公
社会组织党委在三公
社会组织党群服务中心召开了三公
社会组织党建联盟筹备会,对三公
社会组织党建联盟顺利成立奠定了基础。同时,进一步发挥社会组织影响力,引导辖区社会组织文艺团队围绕抵制高价彩礼、婚丧简办、厚养礼葬、文明祭祀等方面内容编排三句半、快板书、小品、歌舞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深入村、社区开展了4场移风易俗文艺宣传演出,教育和引导广大社区居民转变落后的传统观念、抵制陈规陋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社会文明新风。三公
选报的“移风易俗树立新风”节目获得2024年南昌市移风易俗文艺节目选拔赛三等奖。
(四)全力做好民政工作,交出高质量发展硬核答卷
1.着力兜好基本民生底线。我区现有城市低保2024户2908人(其中非常补972户1626人、常补996户1223人。人均补差828元,城市低保标准每月965元,2024年1-12月累计发放低保金3068.61万元。今年累计新增低保177户250人,累计停发317户373人。现有特困234户236人(集中供养41户41人、分散供养193户195人)。本年累计新增特困87人,累计停发特困10人。城市当月按特困标准每人1260元发放特困生活费29.74万元。当月按护理费标准失能1600元、半失能400元、自理100元、发放特困护理费19.88万元。本年累计发放特困生活费288.98万元,累计发放特困护理费203.24万元。2024年1-12月发放特别救助1人救助金4.6万元,支出型临时救助139人救助金67.79万元,拨付乡镇街道临时救助备用金51.12万元。同时,我局积极推进救助窗口示范点打造工作,下发《三公
社会救助窗口服务规范(暂行)》,督导各镇(街道、管理处)社会救助窗口示范点打造情况,进一步提升基层民政服务水平。
2.着力提升地名公共服务水平。一是积极申报省级地名文化遗产及红色地名保护名录,通过走访座谈、文献整理、实地调查等方式,挖掘扬子洲镇三联村农民协会红色地名,梳理出4处八一起义地名群:朱德旧居、朱德军官教育团旧址、八一起义叶挺第十一军指挥部旧址、贺龙指挥部旧址,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驰名中外的红色地标,具有浓厚的红色地名文化。二是做好地名标志管理和清理整治,定期开展道路路牌排查工作,排查八一广场周边不规范路牌55块,摸排青山湖西岸路牌情况,交通路牌64块,T型路牌30块并核实产权施工单位,摸排上报2024年路牌安装需求184块。三是广泛宣传弘扬中华优秀地名文化,充分挖掘展示东湖历史和地方特色地名文化资源,征集到滕王阁、杏花楼视频素材,其中滕王阁入选民政部《中国地名故事》系列地名文化故事节目,央视频以《南昌滕王阁:秋水长天,千古一楼》为题,介绍滕王阁地名文化及内涵。四是配合开展东(湖)红谷(滩)县级行政区域界线联合检查工作,逐段逐点对照检查8.71公里的界线、界桩和界桩方位物的变化情况。完成百(花洲)豫(章)线和墩(子塘)豫(章)线乡级行政区域界线联合检查任务。完成国家地名信息库数据质量复核。五是推进“乡村著名”行动试点,拟对扬子洲镇农运南路等10条路进行命名。
3.着力打造“老有颐养”幸福高地。一是做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工作。区民政局和各街道积极在全区寻找合适物业,并对接引进相关养老企业参与投资建设嵌入式养老服务设施,打造扬子洲镇庙后村一老一小幸福院(已于10月15日试运营),着力补充农村养老服务短板,提升农村养老服务水平,预计新增床位110张。二是做好城市老年人助餐服务工作。我区积极引进养老企业参与老年人助餐服务,通过打造中央厨房、社区幸福食堂、老年人助餐点、依托企业餐馆合作运营等方式,共计打造了社区幸福食堂5家,其中光明社区幸福食堂深受周边群众欢迎,日均用餐人数达到800余人次,得到了市、区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三是扎实推进以旧换新适老化改造项目。为促进养老服务消费升级,进一步改善老年人居家生活品质,按照相关政策要求积极为特殊困难老年人和其他年满60周岁老年人进行居家适老化改造,主要改造内容包括防滑处理、高低差处理、安装床边护栏、安装扶手、配置淋浴椅、手杖、防走失装置等,改善老年人的居家生活环境。现已完成十批申请名单的审核工作并公示,共有870户老年人家庭成功申领到适老化改造项目。
4.着力提升基本社会服务水平。一是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开展“把爱带回家 真情暖童心”春节儿童关爱服务活动50余场,关爱服务儿童达400余人次;联合相关部门开展三场“法护未来守望成长”未成年人保护法宣讲活动,参加活动儿童达200余人次;开展“防‘溺’守安宁 庆‘六’绽童颜”等大型防溺水安全宣讲活动,参加活动儿童150余人次;“用爱点亮微心愿 圆梦六一儿童节”——关爱困境儿童微心愿活动,为辖区73名困境儿童送上节日的礼品和问候;并持续组织各镇街道管理处开展“润心伴成长,同心护未来”关爱困境儿童主题活动,参加儿童达300余人。二是关心关爱特殊人群。目前三公
残疾人“两项补贴”单月资助4297人次,全年共计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金额514.12万元,发放困难重度失能残疾人护理费61.38万元。针对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每逢节假日期间,我局联合公安、城管、卫健等部门开展集中救治工作,对不愿前往救助站的流浪乞讨人员发放食品、水、御寒衣被等物资,自愿接受救助的流浪乞讨人员,安排送其前往南昌市救助站进行临时安置、送回等救助。三是织密“精康融合”服务网。近期,三公
仁爱之家子固路精神康复站为86位精神障碍患者提供了高质量的日间照料与康复服务,组织了408次康复活动,涵盖生活技能、心理团辅、艺术心理治疗、社会适应、家庭职能、文娱活动及辅助性就业等多个领域。同时为38位精神障碍患者家庭提供居家上门服务,成功帮助5名精神障碍患者实现了辅助性就业。四是持续开展婚丧领域移风易俗工作,在婚姻登记场所发放“推进婚俗改革 弘扬文明新风倡议书”1100余份,向新人宣传抵制高价彩礼452对次,开展婚姻家庭辅导100次;举办“一见倾心相约520”相亲交友活动、“树文明新风 向幸福出发”520集体颁证活动,10月20日配合区委宣传部在滕王阁中心广场成功举办“树文明新风 向幸福出发”集体婚礼,倡导年轻人树立婚恋新风,争做文明先锋。
6.坚守底线从严排查,筑牢安全生产防线。认真做好养老服务机构安全生产工作,对辖区内养老机构开展安全督导检查42次,累计出动人员146人次,排查一般隐患80处,立即整改80处,下达整改通知书7份;积极开展“折牌、破网、清通道”专项行动,累计排查防盗窗257个,改造116个,拆除141个,目前已全部整改完成。
二、2025年工作安排和打算
1.进一步加强社会救助兜底保障。一是持续做好社会救助提质增效工作,健全低收入人口家庭动态监测和常态化救助帮扶工作机制,推进救助关口前移,及时将其中符合条件的对象纳入兜底保障范围。二是进一步加强急难临时救助,加强对生活困难未参保失业人员和其他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群众的临时救助,帮助有劳动能力的临时遇困人员渡过难关,巩固拓展解困兜底保障成果。三是开展“救助+ ”服务,推进“救助+慈善”,建立政府救助与慈善救助衔接机制打造多元救助模式;推进“救助+社会工作”,依托各镇、街道民政服务站阵地实施清单化管理精细化运作。
2.进一步加强养老服务工作和重点项目建设。大力推进养老服务提质升级三年行动,加快构建示范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积极打造镇(街道)中心养老院、“一老一小”幸福院、老年助餐点、居家养老服务设施。高质量推进三公
区域性养老中心(一期)项目建设,确保项目如期建成完工。精心谋划三公
居家养老和康养服务中心项目,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和政府专项债,打造群众身边的养老服务综合体。加强养老机构安全管理,让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
3.进一步加强基本社会服务。落实基本殡葬服务免费政策,做好冬至等传统祭祀节日文明祭祀工作,推进生态文明惠民殡葬。引导适婚青年树立新时代婚育观、家庭观,积极发挥社会组织作用,依托“移风易俗文艺汇演进社区”等活动,推进婚事新办、丧事简办,自觉抵制高价彩礼,崇尚厚养礼葬。进一步健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机制,落实“六大保护”,全面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做好慈善救助工作,实现社会福利儿童保障动态管理,做好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乞讨人员巡查和救助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