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u335002--2025-0022 | 主题分类: | 综合政务 |
发布机构: | 三公 应急管理局 | 生成日期: | 2025-01-22 09:17 |
文件编号: | 有效性: | 有效 |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2025年将继续按照构建“大安全、大应急、大减灾”体系的目标要求,持续强化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全面履行防范重大安全风险职责,不断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和应急管理水平。
(一)持续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
1.压实包保责任。严格落实《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落实领导应急管理包保责任机制,推动各级领导干部自觉担负起“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定期对安全生产形势进行分析研判,紧盯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排查整治,有效落实包保清单、责任清单、履职清单、督查清单“四张清单”,切实拧紧压实责任链条、责任体系,确保压力传导到网格末梢,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2.突出统筹协调。充分发挥安全生产和防减救灾委办统筹协调作用,用好督查、通报、挂牌、考核、警示、约谈等措施,推动各专业安全委员会发挥专业统筹作用和行业监管作用,有效落实年度工作清单、季度例会、工作报告、专项检查等制度,全面落实重大事故隐患数据库运行管理机制和挂牌督办闭环销号机制,确保隐患动态清零。
3.危化专项整治。深化重点危化品企业专家指导服务,实现危化品企业每半年全覆盖一次。提高危化品企业特殊作业管控能力,开展作业过程现场监管,落实安全措施。建立健全镇、村网格化排查上报机制,对存在无证经营、超范围经营、非法储存、私自分装危化品等违法行为,一律依法予以立案查处,并依法依规采取吊销许可、不予换证等措施,对违法、非法行为进行处罚。
(二)持续开展宣教与法治建设工作
4.深化宣传教育。要认真组织学习固本强基提升本质安全水平“1+7”政策文件体系、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安全生产举报奖励制度、安全生产领域服务对象满意度测评及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等政策文件。持续开展安全宣教“五进”活动,广泛发动社会各界参与安全生产工作,鼓励群众举报安全隐患和违法违规行为,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安全生产的浓厚氛围。
5.加强法治建设。加强对规范性文件、重大行政决策的合法性审查,落实生产安全事故调查报告批复合法性审查工作。严格执行行政处罚决定和信用修复“双告知”制度,组织集中开展安全生产领域行政处罚信用修复,助力企业安全健康发展。
6.提升执法质效。开展专项执法行动,明确重点执法事项,紧盯危化品使用、特种作业等存在高风险场所、高风险环节的生产经营单位,从严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三)持续开展自然灾害防范工作
7.夯实防灾基础。全面压实防汛责任,突出抓好重点地区、重点领域、重点单位、重点部位汛前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继续实施汛期安全防范领导包保责任制,及时补充完善防汛物资和设备,确保安全度汛。
8.开展防汛演练。开展防汛综合应急演练,提升防汛指挥作战和基层应急处突能力。进一步细化各领域风险研判、风险管控、防御措施、防御责任等工作要求,完善构建防御工作任务。
9.培训应急人员。组织开展灾害信息员业务培训,邀请市局专家及业务骨干进行授课,对综合减灾示范单位创建、灾情数据收集上报、核查、防灾减灾知识等方面进行业务培训,提升灾害信息员队伍综合业务能力。
10.推动农房保险。加大农房保险政策宣传力度,拓宽农房保险覆盖面。采取申报、审核、公示等程序,加大农房保险政策宣传力度,不断拓宽农房保险覆盖面,确保农房保险政策全覆盖。
11.规范物质使用。强化减灾物资及经费使用情况督查检查,确保减灾物资及经费使用规范。做好区级救灾物资仓库数据化管理工作,同时抓好各镇(街道、管理处)救灾物资仓库数据的收集统计工作。
12.完善预警发布。着力打通预警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直至“最后一米”,做好强对流天气过程的跟踪监测、滚动预报、预警发布等工作,及时通过防灾减灾微信工作群、手机短信息等媒介平台向全区各单位发布气象预警信息,健全完善灾害信息预警机制,确保预警信息到户到人,最大程度减少灾害损失。
13.做好地震工作。完成宏观观测点建设和数据维护上报工作。强化震情跟踪科技支撑,进一步抓好区内地震宏观观测点和一般站震情监视跟踪工作,及时发现核实上报宏微观异常,实行异常零报告制度,加强地震群防群策工作。加强辖区重大工程抗震设防监管,组织推进区域性地震安全评价工作。
(四)强化应急救援和值班值守工作
14.做好值班值守。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带班、24小时值班制度和事故信息报告制度。加强物资和救援力量储备,督促街道、镇(管理处)妥善应对处置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及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千方百计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五)强化基层应急体系能力建设
15.加强应急能力。对照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标准,完善应急管理机制、健全应急预案体系、加强应急队伍建设、推进应急物资储备、开展常态化应急演练,扎实做好应急管理机构设置、人员配备、职能划分、运行保障,应急指挥体系建设、救援队伍建设、预案体系建设,应急物资储备等工作,切实提升基层应急救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