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公

  • 微信
  • 微博
  • 繁体字
  • 索引号: c106671--2025-0010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发布机构: 三公 农业农村局 生成日期: 2025-02-05 11:04
    文件编号: 有效性: 有效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分享到:
    三公 农业农村局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计划
    • 浏览量:
    • 【字体:     


    今年以来,区农业农村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以及“三农”工作重要指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及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市委、区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牢牢把稳“三农”基本盘,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战略,深入开展“两整治一提升”专项行动,全力助推农业水利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农民增收渠道不断拓展。

    一、2024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农业产业发展稳步推进

    一是稳粮保供实现提效。1.全面完成粮油生产任务。紧盯年度粮食播面4000亩,总产300万斤和1000亩油菜的粮油生产任务,坚持“一手抓粮食生产不松懈、一手抓油菜生产不停歇”,一茬接着一茬抓好粮油种植工作。2024年完成粮食播种面积4768.04亩(其中早稻播种1407.58亩),粮食总产量预计在320万斤以上;采用无人机飞播、施肥技术,重点在三联村、为民村滩涂,上房村、莘洲村集中连片田块扩种油菜1067亩,超额完成了上级下达我区的目标任务。2.保障蔬菜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全区蔬菜等重要农产品供给充足,预计今年全区完成蔬菜播面2.7万亩以上,产量5.8万吨以上,有效保障消费需求。3.提升了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持续推进解决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问题攻坚,不断提升农业种植条件,2024年投入143万元用于建设10个农田基础设施建改项目,打通从“田地”到“农家”的致富路。4.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坚持将农业机械化育秧中心建设作为提升粮食产能的重要抓手,今年在扬子洲镇打造了一个水稻机械化育秧中心,将不断提高扬子洲地区的农业机械化水平。

    二是农业产业加快提优。围绕省、市行动部署要求,以农业特色产业提升行动为抓手,突出预制菜、农产品进商超和农业招商引资等工作重点,全力推动农业产业化高质量发展。1.积极申报市级相关农业产业项目。推荐申报的扬子洲“田耕纪亲子农场”市级重点发展农业特色产业项目、江西久鸿庄园食品有限公司酱腌菜升级改造市级农产品加工(预制菜)项目、江西省粮油集团有限公司省级龙头企业做大扶强项目均已通过上级审核通过。2.推进农产品进电商平台工作。江西省玲龙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与武汉盒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商品采购合同,截至目前2024年度销售蔬菜410余吨,销售收入约410万元。3.大力发展特色休闲农业。扬子洲镇“有片沙滩”江滩露营基地、扬农管理处撒野城市户外会客厅已正式营业并不断升温、反响热烈。今年国庆期间,“田耕纪亲子农场”乡村田园亲子灯光秀乐园顺利开业,仅国庆七天长假期间,汇聚游客近三万人次,极大提升了扬子洲地区生态休闲旅游的品牌影响力,进一步实现以农促旅、以旅兴农、农旅结合,拓宽乡村产业增质增效空间。

    三是行业领域强化监管。1.“三资”整治成效明显。全区累计发现农村集体三资监管问题277,整改完成277个,整改率100%已上报“三资”领域问题线索20件,民生实事典型案例15例。推动实施省级“三资”监管平台建立账套数21个,导入2023年底资产资源数据复核资产卡片2763个,总资源卡片532个,复核完成率100%;录入合同 491 份。通过整治超长期合同、超低价合同、低价合同、规范资源发包等推动规范农村集体经济合同109份,整改问题涉及土地面积146.8亩,追回到账资金293.6万元,挽回经济损711.93695万元。2.日常监管有力有度。不定期对辖区内对辖区内的14家动物诊疗机构和6家兽药经营企业进行检查,同时联合区市场监管局开展日常经营和安全生产检查,有效保障本区内农业领域商业环境。

    (二)美丽乡村建设初见成效

    2024年“两整治一提升”行动,围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路域环境整治和农业特色产业提升行动,掀起大整治、大提升的热潮,建设1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和13个共同富裕样板村,涉及房屋改造998栋,受益群众1807户、6026人,其中2个共同富裕样板村(南洲村桃园自然村和渔业村老洲自然村)列入市政府民生实事人大票决项目

    一是全力抓好项目建设。7月29日,我区在扬子洲镇南洲村樟树荟自然村举行项目集中开工仪式,正式启动项目建设。将事前问需于民、事中问计于民、事后问效于民,全过程解说与民的“三问一说”工作法贯穿项目建设始终,加快开展“三拆三清”工作。截至目前,共清理杂物241处1404吨、旱厕101处558.04㎡、鸡鸭棚57处865㎡等。同时,严格按照《工作导则》和“六步法、六禁止”等要求,干净、整洁、有序”为标准,全面推进项目建设,预计项目将于12底前全面完工,其中2个共同富裕样板村民生实事项目将于11月底前全面完工。

    二是同步推进路域整治。今年整治路域线路14条,里程达14.97公里,白改黑84274平方米、划设道路标线4950平方米等。优先解决了与省道、市政道路、通建制村双车道、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重点村和农业特色产业提升项目相衔接的农村道路问题对临水临崖、急弯陡坡等险要路段路侧安装防护栏,对事故多发路段规范设置各类护栏、警示标志等,提升了农村道路路况及通行安全。

    三是党员干部带头参与。积极发动党员、干部、群众齐抓共建,党员干部在拆除破旧房遇到阻力时,党员干部率先把自家的先拆掉。扬子洲镇南洲村老年人协会发起倡议,筹资建设颐养之家,采取自愿原则,南洲村党员、干部带头捐赠,群众积极响应,共筹资148万余元,目前颐养之家已封顶。

    (三)防洪能力建设有所突破

    一是突出水旱灾害防御工作,安全底线有保障。今年以来,我局全力做好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一是强化工作机制,压实工作责任。编制完善水利工程度汛方案,修订了《三公 水利局水旱灾害防御应急预案》,并制定《三公 水利局2024年水旱灾害防御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防汛抗旱职责,细化应急响应启动条件及响应行动要求。会同堤防责任单位,及时核准校对堤防“五个责任人”(行政、主管、管理、技术、巡查),进一步压实责任。二是提升队伍素质,严格值班值守。根据水旱灾害防御应急预案要求,开展了2024年水利局水旱灾害防御应急演练桌面推演工作,为提高全局人员应对水旱灾害突发情况的实战能力,立足于防大汛、抗大险,确保水旱灾害安全。同时组建水利应急队伍,实行防汛期间24小时值班制度和领导带班制度,明确人员岗位职责,编制防汛抗旱工作应知应会手册,进一步强调险情处置流程、信息上报的要求等。三是加大检查力度,做好物资保障。成立了汛前综合检查组,对河湖圩堤岸线及水利基础设施进行检查巡查,共开展综合检查35次,排查问题10个,问题全部整改完成。同时按要求做好物资保障工作,分组分类清点清查物资9类20159余件,对易损照明器材等物资进行检查,增补替换已清理腐坏草袋、麻袋1000余条,聘请技术人员对抢险挖机、船艇等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并开展定期检查。

    二是聚焦水利工程建设,防洪安全再提升。扬子洲联圩作为鄱阳湖区的重要防洪工程之一,我局按要求组织推动了2个水利重点工程建设。一是南昌市扬子洲联圩除险加固工程。根据省、市相关要求,由我区作为业主实施完成鄱阳湖第六个单项未完工程续建工作,截至目前,已完成了预算、可研、初设批复、预挂网等工作,预计12月下旬开工。二是江西省鄱阳湖区重点圩堤治理工程(扬子洲联圩除险加固工程)。为全面提高鄱阳湖区46座重点圩堤防洪保障能力,省水利厅开展鄱阳湖区重点圩堤治理工程,其中涉及我区扬子洲联圩,目前已完成《江西省鄱阳湖区重点圩堤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工作,预计2025年开工,我局全力配合省水利厅扎实推动江西省鄱阳湖区重点圩堤治理工程(扬子洲联圩除险加固工程)。

    三是紧盯涉水违法整治,宣传教育再加强。根据《三公 河道采砂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要求,积极联动市水政、公安等部门开展河道非法采砂执法行动。据统计,今年以来开展打击非法采砂执法巡查133次,出动人员274人次,车辆101余台次,船艇32余艘次,参加全市河道非法采砂专项巡查行动1次,未发现非法采砂、小规模偷采及涉砂领域黑恶势力违法行为。组织 “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水土保持宣传日”和“法治宣传日”宣传活动,采取LED电子展屏播放、悬挂横幅标语、发放宣传单、张贴宣传海报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广泛宣传水土保持法律法规。今年以来,共开展水法宣传“五进”活动5次,发放宣传手册300余份,宣传单、海报750余份。

    (四)生态河湖建设趋势向好

    一是推进河湖“四乱”,维护河湖岸线新貌。按照前期制定的《纵深推进全区河湖“清四乱”三年攻坚行动实施方案》工作要求,我局持续推进河湖“清四乱”工作。一是图斑认定问题整改工作。目前涉及我区完成须整改销号共5处,其中2021年水利部图斑认定问题3处、2024年省水利厅图斑认定问题2处。截至目前,3处已完成整改销号工作,其它问题按计划推进二是图斑复核销号工作。2024年水利部下发我区疑似问题图斑共24处,目前已全部完成复核销号。三是自查问题整改工作。今年以来,对我区河湖管理范围内新发问题进行摸排,共排查出9处问题,截至目前,已全部整改完成。

    二是强化河湖长机制,推动任务落实落地。持续开展生态鄱阳湖流域建设。制定印发《三公 2024年度生态鄱阳湖流域建设行动计划重点工作内容》,按要求上报至省河长制河湖管理地理信息平台,并每月填报进度。强化河湖长巡查履职。据统计,按规定要求,截止11月20日,全区各级河湖长实际巡查2525次,有效巡查1827次,巡查完成率90.54%(全年应巡查2018次),巡查发现问题1134处,解决问题1122处,问题解决率98.94%。强化河湖长制组织体系。调整了部分河湖长名单,并及时在网上公示,确保巡查App能正常使用。督促强化河湖保洁体系,据统计,前三季度,全区累计打捞河湖垃圾23.61吨、塑料垃圾5.27吨、水葫芦0.02吨,累计出动打捞人次1635人次。持续深入开展“清河行动”。印发《三公 2024年“清河行动”实施方案》,持续在全区范围内实施以“清洁河湖水质、清除河湖违建、清理违法行为”为重点的“清河行动”,全力打造河湖长制升级版,通过自查自纠,现已发现并完成了清河行动问题清单20处。

    三是持续做好江豚保护工作,维护水域生态环境。一是持续增殖放流,改善水生态环境。年来,先后开展了加入我们——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南昌”、“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江豚”为主题的系列增殖放流活动,向赣江江豚活动区累计投放“四大家鱼”等各类鱼苗近200万尾,有效修复和改善水生生物资源及水域生态环境;二是积极宣传保护,引导社会关注。先后开展了守护“微笑天使”宣传、“微笑天使”渔村振兴服务宣传等主题活动,发放江豚保护宣传手册、江豚明信片,普及江豚保护知识,在江豚活动区岸线安装警示牌7块、江豚知识展板4块及江豚保护宣传牌40余块,倡导江豚保护理念,提升群众江豚保护意识。三是保持高压态势,持续打击违法。在禁止违规垂钓工作上,联合东湖公安分局和扬子洲护渔队,加大日常巡查频度和巡护力度,织密巡查防护网,配合市农业执法支队开展专项行动,重点打击江豚湾水域违法捕捞、违规垂钓等行为。在江西省长江十年禁渔“三年强基础”、禁捕退捕、江豚保护工作中获先进集体1个、先进个人3人。

    二、2025年工作安排及打算

    (一)农业产业发展再发力。一是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围绕年度粮食、油料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任务,一茬接一茬抓好年度农业生产工作。切实将提高粮食产能作为明年农业生产的首要任务,在良田、良种、良机、良技和良农等“五良”方面下功夫,做好重要农产品保供基地建设。二是抓好农业产业化高质量发展,以农业特色产业提升为抓手,加大预制菜产业、宠物经济、农产品进商超、农业特色产业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业招商引资等方面政策支持力度,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三是抓好农业农村生态保护。在坚决完成中央、省、市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基础上,牵头抓好农药化肥减量、秸秆综合利用、农膜回收利用、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等专项行动,全力打好新一轮农业农村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全区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质增效。

    (二)和美乡村建设再提升。做好全省和美乡村项目的对接工作,积极争取项目;按照全市统一部署,做好沿隆兴大桥沿线的村庄整治工作申报工作;做好扬子洲地区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工作,重点做好“两整治一提升”三年行动整治的30个自然的长效管护工作。

    (三)重点项目建设全力推。稳步推动水利领域重点工程建设,南昌市扬子洲联圩除险加固工程及江西省鄱阳湖区重点圩堤治理工程(扬子洲联圩除险加固工程)2个重要水利工程项目,加强部门沟通,积极向上与省市对接,确实有效落地、按时竣工;完成增殖放流平台建设,继续开展每年度的增殖放流活动,改善水生生物资源、修复水域生态环境,保护好赣江水生态环境和鱼类资源发展,为江豚提供更舒适的生活环境。

    (四)幸福河湖建设持续抓。督促完成扬子洲地区电排站前池及中心渠水生态修复项目,并积极谋划2025年幸福河湖项目。加大河湖长制宣传力度,总结吸取各地河湖长制工作好经验好做法;积极配合市农业执法支队开展相关执法行动,进一步加大日常监管力度,严厉打击违规垂钓行为。进一步巩固禁捕退捕的成果,推动我区河湖长制工作不断前进。

    三、当前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是农村人居环境管护需加强。近年来,通过“两整治一提升”行动,改造提升了部分自然村点,但改造完成后的长效管护存在经费不足、管护人员缺位等问题,管护水平及效果仍需提升。

    二是基础设施薄弱问题难解决。由于基础设施投入大、周期长,群众反映的路灯较少、路面坑洼、公共交通不便等问题在短时间内无法立即解决。

    三是农业特色产业项目较薄弱。近年来,扬子洲地区招引了一批企业落户投资兴业,但与其他县区相比,我区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存在规模体量小、类型不够多样、产出还不稳定等问题。

    四、相关意见建议

    扬子洲地区多年控储影响,地方控制性规划未定,很大程度上影响地区的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和经济社会发展,建设尽快制定扬子洲地区控制性规划。

    三公 农业农村局

    2024年11月22

    手机扫码浏览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主办:三公(中国)官方网站 承办:三公 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版权所有:南昌东湖网站    电话:0791-86221407

    赣ICP备05005744号-2    网站标识码:3601020001    赣公网安备36010202000097号